手机版
1 1 1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辅导文章①: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的十年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经过改革开放头20年的艰苦奋斗,到上个世纪末,我国成功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进入新世纪,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党在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党的十六大以来这10年,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我国在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力跑中,实现了新的跨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

  综观过去10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和重大调整,国内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与此同时,发展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深层次的体制性矛盾以及相关的社会矛盾凸显,资源环境对发展的约束强化,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和客观条件呈现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有利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开创了我国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总的看,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战胜来自国际国内的各种风险、困难和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显著进展的10年,是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10年,是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的10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的10年。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过去10年,从国际经济环境看,大体分为两段:前5年世界经济处于经济周期的上行区间,美欧等发达国家总需求上升,经济发展较快,2003年至2007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4.75%,全球商品贸易年均增长16.5%,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最快的。我国及时抓住有利时机,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加快经济发展步伐,2003年至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年均分别增长28.5%和9.65%,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65%。后5年,即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深化,发达国家经济处于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之中。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计算,2008年至2011年,美国、德国、法国的国内生产总值4年累计仅分别增长0.82%、2.1%和0.21%;而日本、英国、意大利4年累计则分别下降3.1%、2.8%和4.5%。全球商品贸易4年累计增长29.1%,年均增长仅6.6%。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党及时作出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08年至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累计增长44.4%,年均增长9.6%。正是由于我国在前5年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并在后5年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一系列严重自然灾害的冲击,避免了经济衰退,才使得这10年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经济总量大幅增长。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12.03万亿元增加到47.3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5倍,年均增长10.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3.9%的增速,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占世界经济的份额由4.4%提高到1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平均超过20%。201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083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2年增长了1.4倍,年均增长10.1%;按照平均汇率折算,由2002年的1135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5432美元。据世界银行统计,2011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4930美元,已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

  10年来在经济总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还呈现以下特点。

  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农业基础增强、工业生产能力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加快的格局逐步形成。2003年至2011年,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6%,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1.9%,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1%,均保持较快发展态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总产量从8614亿斤提高到11424亿斤,增长2810亿斤,年均增长351亿斤,实现“八连增”。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服务业发展加快,其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011年上升到43.1%。

  城乡、区域结构逐步改善。2003年党中央在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同时,提出了“五个统筹”的基本政策取向,其中摆在首位的就是统筹城乡发展。10年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2003年至2011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622元提高到6977元,平均每年增加544元。2010年和2011年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有所缩小。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2011年城镇化率达到51.3%,比2002年提高12.2个百分点。在统筹区域发展方面,10年来党中央先后提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同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2011年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比2002年提高1.3个和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分别比2002年提高5.5个和3.2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快速发展。2003年至2011年,基础设施累计投资25.7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形成有利于长远发展的优良资产。能源生产供应能力稳步提高。2011年能源生产总量比2002年增长1.1倍。交通运输能力持续增强,高速铁路迅速发展,“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和西部开发八条公路干线建成。2011年,铁路营业里程9.3万公里,比2002年增长29.6%;公路里程410.6万公里,增长1.3倍,其中高速公路8.5万公里,增长2.4倍;民用航空航线里程349.1万公里,增长1.1倍;沿海规模以上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2.7倍。邮电通信业蓬勃发展,全国邮电业务总量年均增长23.2%。2011年移动电话年末用户达98625万,比2002年增长3.8倍。互联网上网人数5.1亿人,稳居全球第一。

  节能减排取得明显进展。面对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大幅增长的严峻形势,“十一五”规划将节能减排列为约束性指标,并取得了成效。“十一五”期间,5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1%;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45%和14.29%;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0日 03:45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许轲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