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权威论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懈努力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创新应对 与时俱进  

  报告在坚持我原则立场和政策的同时,又根据内外形势变化而强调思想、理论、战略和政策创新。第一,报告更加突显中国的全局观念和大国视野。报告的外交部分以“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为题,本身就有深刻的寓意,表明中国作为一个有全球影响的大国,不仅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而且还“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事实上,中国一直以负责任大国的身份努力推动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推动新兴市场国家提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份额和投票权,积极支持金砖国家建立自己的银行,帮助欧洲摆脱欧元和经济危机。中国在应对危机和促进增长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顺利成章地进入了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圈。

  第二,报告更加注重思想、论断和观点的创新。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总体思想、战略思维和政策原则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外交理论体系。报告根据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国外交一系列新的思想、新的论断、新的观点。在新的思想方面,报告在举什么旗帜问题上,在和平、发展、合作之后又加上了“共赢”(即全面“共赢”),在国际关系发展中倡导“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等。在新的判断方面,报告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在新的观点方面,如把公共和人文外交提升到“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日益重视以信息、文化为主导的公共外交,并将以文化、艺术、教育、体育、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文外交推向前台。这些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丰富了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展望未来,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外交理论自觉、自信和创新任务尤为重要,需要在凝聚中国特色、强化指导作用和增加世界意义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第三,报告更加明确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立场。报告在坚持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方针下,强调“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正如习近平同志今年7月7日在“世界和平论坛”上所指出的,中国将继续妥善处理与有关国家的分歧、摩擦,在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共同维护与周边国家关系和地区稳定大局。报告还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些表述论述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与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辩证关系,也表明了中国“不惹事”和“不怕事”的坚定立场,“两面说清楚”的中国态度不仅是针对当前的事态发展,也预示着中国今后的方针政策。  

  抓住机遇 迎难而上  

  当前,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对如何界定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复杂国际形势做出了不同的判断,有人甚至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了战略挑战期。在此背景下,报告在全面深入分析各种利弊因素后明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且要求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中央以党代会报告这一高度权威文件统一思想和指导行动,调动一切力量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报告认为,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需要准确判断其内涵和条件的变化。从2002年的十六大提出战略机遇期的判断以来,机遇期的主要内涵从反应式利用和平环境向主动地营造和平环境转变。具体来说,这一内涵变化包括以下四点:一是中国综合国力成倍增长,我们应对挑战、反制挑衅和营造环境的能力都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提高。二是中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在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地区机制和地区合作、重要国际热点问题上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三是中国和美国及其他西方大国关系中的合作面和竞争面都在增加,但相应的管理机制也在完善。四是抓住和用好机遇期的切入点呈现出多样和分散趋势,需要我们在“高政治”和“低政治”、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政府外交和非政府外交等多方面着力。

  条件变化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报告准确地指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消极负面的条件变化则主要表现在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大国关系调整、周边关系趋紧和世界经济下行等引发的众多挑战。在准确把握内涵和条件变化之后,我们就需要制定正确和有效的外交政策应对挑战和用好机遇。

  地域领域 多管齐下  

  报告提出的对外工作方针为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指明了方向。报告从国别、地域和领域等多方面为未来5至10年的中国外交进行了高瞻远瞩的运筹和擘划。

  妥善处理好中国同发达国家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所在。在双方相互依存关系进一步加强但相互分歧有所上升的时候,报告及时提出了“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中美双方已同意建立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也达成共识要探索构建中美之间新型的大国关系。在中美两国都实现了领导层更替后,一定要摒弃零和的概念,要摒弃冷战思维,从而推动两国关系在正确的轨道上继续前进。

  中国历来把同周边国家关系列为外交的“首要”任务,在新形势下,报告提出:“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我们现在要思考的是:应以什么样的思想、战略、政策和姿态才能做到“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这就需要我们在继续迄今为止行之有效的各项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周边总体战略、确定经济合作全面规划和完善的国内支撑体系、机制和法律等。

  中国在坚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属性的同时,把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视为外交的基础。在当今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群体,正面临着加强内部团结、维护正当权益、增加国际事务的规制权和话语权以及提升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和政治地位等挑战。报告为此指出:中国在未来的外交中将更加重视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并将“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

  报告对作为“重要舞台”的多边关系这样表述:“我们将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表明,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正在走向世界事务的核心部位,肩负着为国家和全人类争取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和体系这一重要历史使命。

  此外,报告还指出:“我们将扎实推进公共和人文外交,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我们将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报告为我们全景式地展示了当前和今后的中国总体外交,不仅包括作为外交主体的政府间外交,而且要根据形势发展推动各种形式的外交和外事工作,为中国营造更加有利的内外环境和保护日益增加的海外利益等。

  我们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增强实践和理论自觉和自信,充分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容和有效应对各种挑战,驾驶着中国外交的航船迎风破浪,不断前进。(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杨洁勉)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3日 06:51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