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提案背后民生情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汉语交流中华文化广传播

  委员关注

  324个字,《关于加强汉语国际教育,推动中华文化传播》的提案可谓是一份“微提案”,但字里行间却承载着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中文系主任王卫东8年来的思考和积淀。

  2004年,王卫东委员参与了云南大学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合作开展的“2+2”留学生培养计划,泰国学生在泰国学习两年,然后到云南大学留学,完成所需学分,获得由中泰两国教育部批准的学位和文凭。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在首批留学生中一个叫钱梅花的泰国女生,“到云南大学就读的第二年,就被其他大学聘为泰语老师。可见当时这类师资的稀缺。”王卫东说,这种高等教育国际化交流合作模式,后来被业内评价为“开创了云南高校与国外大学合作培养中文学士的新路径”。

  “推动汉语的国际传播,是彰显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目前省内许多高校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合作关系,教学内容从汉语逐步扩展到其他范围。”他联合段炳昌委员建议,“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强对东南亚、南亚国家的汉语教育,积极创造就业机会,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到国外进行汉语教学、商务交流等,这既有助于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也可推动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地区的传播。”

  政府措施

  在国家汉办的支持下,我省建成了一批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学校,与国外院校合作共建了7所孔子学院、课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已向美国、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泰国、越南等国家,派出汉语教师及志愿者逾300人。

  百姓声音:“东南亚和欧美是我们推广汉语走出国门的两个大方向,现在已经与多家学校签订校际合作协议。”文山学院外事处处长马怀忠说,文山学院的汉语推广工作包括请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从大的方面讲,是把中国的语言与文化传播到欧美及东南亚国家;从学校的角度讲,是提升了自身对外合作与交流的水平,加快了学校国际化进程的步伐。“通过建立校级交流的渠道和友好学校的模式,双方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上实现良性互动。”

  城市节水社会力量共参与

  委员关注

  “我们企业污水日处理量是多少?”来自省工商联的王珍全委员习惯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和从事的行业入手开展调研,然而这位驰骋商海的企业家没有囿于管理企业。

  “橡胶加工过程会产生大量废水,公司投资了2000多万元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相当于一个小型污水处理厂,实现了90%的生产用水循环利用。”王珍全委员告诉记者:“三年大旱让人记忆犹新,我们想做的就是要把源头控制与末端控制相结合,以节水促减污,以限排促节水,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建立全社会的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关于全面推进昆明市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提案,更像一份缜密的调查报告:建议完善节水型社会战略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创设一定的机制,使广大社会力量能够有效地参与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实行差别水价;在满足流域纳污能力的前提下,建立水排污权交易制度;加强宣传,提升全市居民的节水意识,鼓励公众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

  “我觉得企业家是有社会责任的,作为委员,更要为老百姓尽职尽责。”王珍全说。

  政府措施

  2011年,昆明市被命名为“国家节水型城市”,历年累计节水量达5.2亿多立方米,相当于三分之一个滇池的容量;已建成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327座,总设计处理规模累计达11.7万立方米/日;完成水量平衡测试280家,创建达标的节水型企业单位84家,53个住宅小区创建达标节水小区。昆明市还将采取在各县区成立县级节水机构,加大农业节水设施和技术推广,对非居民计划用水单位超计划用水部分严格执行累进加价收费等措施,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百姓声音:在马桶的水箱里放块砖头,洗菜水还可以拖地、浇花,洗澡改盆浴为淋浴要尽量缩短时间……德缘小区的吴杨和大妈在家里玩转民间节水“三十六计”。她说:“前年大旱,小区分片停水,带来许多不方便,电视、报纸天天都在宣传节水。现在旱情缓解啦,但节水意识不过时,这些生活习惯我们都保留着呢。”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7日 17:59 来源:云南日报 编辑:阙东临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