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广播“村村通”搭建基层党员教育新平台

贵州关岭自治县顶云乡 杨倩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的十八大指出,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状况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解放的程度。我们要全面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切实增加农村文化事业投入,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围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创新农村文化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创新文化生产方式,改进和提高农村文化表现形式,不断推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新形式,不断创造农民群众广泛接受的文化新方法,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关岭自治县计划在全县范围内实施的广播“村村通”全覆盖工程,紧扣十八大报告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加快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围绕我县“三结合三联系”的党建总体规划,将广播站点的“建、管、学、用”工作与当前中央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贵州省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决定结合起来,与开展创建和谐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活动结合起来;联系全省“两加一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发展主基调,联系我县“工业强县、城镇化带动、旅游兴县,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更加密切联系群众,真正做到“教育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要求,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广播在农村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播是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宣传载体。每天清晨和黄昏,村村寨寨的广播就会不约而同地响起,为单调的农村生活,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农民朋友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间的新闻联播声中,精神饱满地投入生产劳动,又在熟悉的广播声中,结束一天的劳动。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收音机、录音机、音响、电视机等等逐渐走进农村家庭,多元文化生活取代了单一的农村文化生活模式。露天电影、广播等渐渐淡出了农村文化生活主题,农村的广播功能弱化,从传播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新闻,宣传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桥梁”,传达各级党委、政府有关农村工作的重要政策的“天线”,变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当前我们正在狠抓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远程教育设施建设、互联网搭建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广播在农村生活中应发挥的作用,大部分村级组织已不能为村民提供广播节目的服务。

现代视听设备为农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娱乐文化内容,占用了农民群众大部分的空余时间,各类综艺电视节目、泡沫电视剧成了他们茶余饭后消遣的主菜单,同时存在一部分人以“放广播过时了,电视、计算机可看图又能听声音”为理由,不关心、不重视、不关注广播在农村社会经济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上发挥的作用,造成农村广播新闻长期失声,这种思想的存在既受社会发展特别是信息化平台的日趋完善等外部因素影响,更有自身认识方面的局限,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地方的发展,不仅仅只是当地党委政府的事情,更要最广泛地发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发展中来,为发展补充“新血液”、注入“正能量”,增添“新动力”。现在很多基层群众不再如过去一样关心国家大事、时事新闻、要闻,更不要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因此,让农村广播重新响起的问题应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这是因为广播在农村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广播是来自党和政府最亲切的“乡音”。长期以来,农民群众对广播建立了一种亲情般的情感依赖,对广播的声音有一种心理认同感,把广播的声音视为村集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前中央正在开展践行群众路线的主题教育活动,而广播的存在恰恰是我们党委、政府密切联系群众最实际和有效的体现,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温暖。

(二)广播是党委、政府权威声音离普通老百姓最近的“捷径”。广播具有时效性、及时性及受众广等特点,广播站的建成和投入使用,能够把当前重要的政策、新闻、信息等资讯内容在第一时间告之群众,确保了政令畅通、确保了公共服务、确保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对当下全县开展的工作有一个全面、具体、真实地认识,特别是对今年全县开展计生工作“摘帽升位”决策部署中涉及到的计生政策解读、法律法规普及等有重要的宣传推介作用;结合我县开展的律师下基层进行法律服务,让律师们通过村级广播站开设法律知识“空中课堂”,可进一步提升群众法律知识普及率。

(三)广播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舞台”。广播特有的语言,为农村营造了一种温馨、祥和、热闹的氛围,对推进“四在农家”活动的深入开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和谐的“气场”改善文化农村社会生活环境。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9日 16:26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