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广播“村村通”搭建基层党员教育新平台

贵州关岭自治县顶云乡 杨倩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四)广播是有效推动村务公开的“载体”。广播具有播出的灵活性,各乡镇党委、村级党组织可以从实际工作出发,根据公开内容采取经常性、动态性和临时性公开的播出方式。对年度计划及其执行情况,村干部的年度考核、考评、民主评议,以及其他以年度为执行时间的事项。对村级财务收支,计划生育,村干部管理,村后备干部培养使用、党建工作情况以及其他例行的工作,村务管理信息等进行公布,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村级班子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五)广播是构筑基层安全体系的“护堤”。从近年来玉树地震、雅安地震的抗灾救灾中体现出广播在灾难发生时在传达政令、沟通信息、疏导交通、安抚民心、救助被困群众等各项任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显示出广播站点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的巨大优势。结合关岭自治县座落于云贵高原东部脊状斜坡南侧向广西丘陵倾斜的斜坡地带,地貌具有高地起伏大,类型复杂多样,是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的特征,构建覆盖全县的广播“村村通”站点对进一步提高关岭灾害防治能力和危机处置能力能够发挥现实而长远的作用。

二、关岭广播“村村通”试点工程为实现全线广播全覆盖奠定了基础

2013年上半年,关岭自治县根据农村基层发展实际,把农村广播“乡乡通”作为巩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的惠民实事来抓,特别是把其作为开展创建“和谐小康”村居的具体行动,在全县开展农村广播“乡乡通”建设,并选择部分行政村作为试点。这种被称为“党委政府的嘴”、“农民的顺风耳”的农村广播,奏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惠民曲,深受干部群众的喜爱。日前,该工程在县委组织部、县文广局的具体实施下,已建成乡镇广播工程13座,13个行政村作为试点村,也分别建起了广播站、完善了广播设备。

在实施农村广播“乡乡通”工程过程中,市、县领导高度重视,曾多次亲临一线督查指导,对农村广播负责人进行现场指导50余人次,开展相关业务培训13场次,并规定广播每天早晨8时、中午12:00、下午6时分别播出三次,同时,加大对农业、政策法规等节目的播放。且明确专人负责,要求每日播出的内容须由乡(镇)分管领导和村支部书记把关审核。在试点工作开展期间,主要抓好了以下几项工作,对实现我县广播“村村通”全覆盖提供了人才、制度、机制等方面保障,表现在:

一是使农村广播播放工作常态化,作为考核农村基层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进一步完善了激励机制,定期实行考核督促,建好了一支站点建设队伍、一批操作员队伍、一批管理维护队伍和一支教学辅导队伍。

二是激活了村级活动场所作为农村文化站的服务功能。每天早、中、晚各一次,带头在村民聚集区域播放广播新闻、优秀文化节目,营造良好的广播文化宣传氛围。通过“室内看远教,室外听广播,了解世界进网络”的形式,扩展了村级班子获取党的理论知识、市场动态、社会经济发展等信息的渠道,提高了队伍自身素质建设,成为村民心中的“百事通”、“老先生”、“明白人”,提高了他们在群众心中的威信。

三是充分利用各村委会现有广播设施条件,明确各村支部书记兼任广播员,根据各村实际,每天三次,定时播放广播,让农民群众每天都能听到来自中央、省、市、县的新闻,增加群众对国家时事政治、重大新闻、方针、政策的了解。

四是出台相关管理办法,统一规定农村广播播放的内容,以播放中央、省、市、县的新闻、重要的农村工作决定、重大方针政策为主,自选播放的内容为上级党委、政府要求宣传的有关安全、卫生、健康、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普及和措施要求,上级要求的临时性通知,涉及本村农业生产的安排布置等,切实做到了建有所用,用有所获。

五是把农村广播播放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完善广播设施,建立播放管理制度,用农村广播的魅力,为新农村建设增光添彩,不局限于形式,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了共建和谐广播的事业上来,通过在本村开展介绍“我身边的好人、好干部”、“我的中国梦”等村民业余活动,提高了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营造了爱党爱国爱家乡的好氛围。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9日 16:26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