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951年10月26日,拉萨全城红旗招展,鼓号齐鸣,西藏地方政府在拉萨东郊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仪式。 

  几个月后,在军区大院到罗布林卡以及到拉萨西郊的路上,出现了一队身背柳条背篓的解放军和机关人员。令人意外的是,在这些汗流浃背的劳动大军身后,背的竟然是一些干牛粪。

  对解放军来说,这些牛粪可都是开荒生产急需的肥料!

  进藏部队在尚未消除几千里行军疲劳的情况下,立即以战斗状态投入开荒生产运动,并提出“开荒生产,自力更生,站稳脚跟,建设西藏,保卫边防”的工作要求。

  第十八军政委谭冠三非常清楚,因为公路修通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如果不从事生产,给养将成为严重问题,而西藏生产力低下的状况和中央“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总要求,使得解放军不可能在藏族地区大量购粮。

  于是,谭冠三与西藏地方政府协商,最终买下拉萨西郊约5000亩的荒滩地,用来开荒。

图:荒滩地上的解放军

图:荒滩地上的解放军

  谭冠三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只用17天时间,进藏部队就开荒2300多亩地。 

  “庄稼一枝花,肥料来当家”,除了牛粪、牛羊骨头,地上的垃圾,一切能拿来做肥料的,都被解放军拉到了新开的土地上。

  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在雪域高原播下的第一批种子长出了萝卜、白菜、土豆,青稞、油菜也获得了丰收,大家欣喜地抱着“劳动成果”争相合影。

  开荒的成功,大大鼓舞了进藏部队长期建设西藏边疆的勇气和信心,不仅使进藏部队在西藏站稳脚跟,奠定了物质基础,而且在政治上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1950年8月,康藏公路通车至甘孜。8月18日,毛泽东在给西南局的电报中,明确提出“甘孜到昌都一段很长道路是否能随军队攻进速度修筑通车”,同时询问,“昌都能否修建机场及是否适于空投”,电报的结尾,毛泽东用了一个“盼”字。

  1951年10月,为了尽快贯通川藏交通,第十八军第53师、第54师和两个工兵团进至雀儿山东西两侧,执行年前打通风雪弥漫的雀儿山任务。

  第159团3连炮兵班班长张福林在检查火药爆破情况时,一块两立方米的大石头从山上滚了下来,张福林一把将自己身边的战士推开,而自己却被石头砸中了,牺牲在了这片冰天雪地之中。

  如今,每当人们乘车经过雀儿山,仍然可以看到张福林同志的墓碑。

  这条被称为天路的公路,每一公里都有筑路的烈士长眠在路旁。

  1954年1月底,彭德怀在家中接见了自己的老部下,西藏运输总队政治委员慕生忠。

  当时,慕生忠遵照中共中央西藏工委的指示组织紧急运输,将物资和粮食用驼队从青海省香日德尽快运到拉萨,以解西藏的燃眉之急。但是由于骆驼不适宜走山路和雪地,许多骆驼死在运粮路上。

  慕生忠意识到:靠原始的运输方式,去完成支援西藏、建设西藏这样极为重要的任务,绝非长久之计。而康藏公路进展缓慢,即使修通,因为地质环境恶劣,也很难保证一年四季畅通无阻,必须要两手准备,在青藏线再修一条公路。

  彭德怀听了慕生忠的汇报,让他连夜写了一份报告,并送到了军委办公室。两天后,彭德怀把慕生忠叫到了办公室,告诉他:“总理已经批准了你的报告,下面的戏就该你唱了。”

  于是,凭借政务院拨付的修路的资金30万元,以及汽车10辆,铁锨、铁镐等工具3000把,慕生忠带领着部队和民工着手修建青藏公路。

  1954年5月11日,青藏公路从格尔木开始动工修建,每人一把锨、一把锹、一把镐,在高原上开启了艰难的征程。

  历时7个月零4天后,筑路大军让青藏公路穿越了25座横亘高原的雪山,开辟了一条连接祖国内地与西南边陲的通天大道,在当时创造了用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修建世界上海拔最高公路的奇迹。

  1954年12月25日,青藏、康藏公路正式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现代公路交通的历史。这一天,拉萨市各界群众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热烈庆祝康藏、青藏公路通车。

图:毛泽东为康藏、青藏公路题词

图:毛泽东为康藏、青藏公路题词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比。

  目前,一个以川藏、青藏、新藏、滇藏四条公路为主干,以拉萨为中心,纵横四方的全区公路网已初步形成,汽车、火车、飞机都可以直达拉萨,祖国各地和西藏的连接越来越紧密。

  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社会大局更加稳定、经济文化更加繁荣、生态环境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巍然屹立在“世界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