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 多措促协调 奏响区域发展“大合唱”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沿着6000多公里的浩浩长江一路走来, 从“中华水塔”三江源到黄浦江畔的上海外滩,从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到高楼林立的国际都市,自西向东目之所及深深触动着人们的心灵。虽然同饮一江水,同在一个中国,但不同地区发展的差距、生活的迥异,令人慨叹。

当前,区域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据统计,东部地区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经济总量,而西部地区经济总量不足全国的1/4。促进不同地区协调发展,应立足长远、合理规划,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

落实总体战略,用好“指挥棒”。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总体战略,促进东中西各区域良性发展。把西部大开发放在优先位置,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强化支持,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健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巩固提升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发挥东部地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形成“多声部”。2010年年底,国务院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把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并明确了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开发原则。各类主体功能区,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是主体功能不同,开发方式不同,保护内容不同,发展首要任务不同,国家支持重点不同。各地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挥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生态则生态,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

加强区域合作,弹好“协奏曲”。组团有优势,抱团好发展。多年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增长极显示了“1+1>2”的奇妙效应。目前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成渝经济区……一批新的区域增长极正在加快形成。必须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域界线,形成多种多样的跨行政区的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合作,取长补短、优势共享,努力推动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

深度解读

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分类

1.优化开发区域: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2.重点开发区域:冀中南地区、太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地区、哈长地区、东陇海地区、江淮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原经济区、长江中游地区、北部湾地区、成渝地区、黔中地区、滇中地区、藏中南地区、关中—天水地区、兰州—西宁地区、宁夏沿黄经济区、天山北坡地区。

3.限制开发区域:①农产品主产区:东北平原等7个农产品主产区以及7区中以水稻、小麦等农产品生产为主的23个产业带。②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等25个地区,总面积约38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40.2%。

4.禁止开发区域:包括三江源、青海湖在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共1443处,总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2.5%。今后新设立的上述区域自动进入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

此外,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帮扶力度。一方面,继续做好新一轮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工作以及第一轮对口支援青海省藏区工作,建立稳定的帮扶关系和援助资金持续增长机制。另一方面,继续实施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财政性投资力度,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2011年,颁布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启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攻坚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建设,着力改善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政策传真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六项重点工作

2010年7月5日至6日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六项重点工作。

1.坚持夯实基础,进一步提升发展保障能力。

2.坚持协调发展,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

3.坚持为民谋利,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4.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5.坚持和谐发展,进一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6.坚持大局意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9日 11:30 来源:学习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编辑:朱子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