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宣讲报告会(第五场)

  报告人: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 陈晋

7月13日,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成员陈晋在第五场报告会上作宣讲报告。

7月13日,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成员陈晋在第五场报告会上作宣讲报告。

  报告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揭示了党的100年奋斗历史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提出了新时代走向未来的根本要求和行动纲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和未来的高度自信,是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政治宣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又一篇光辉文献。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洋溢着对党的历史、中华民族的未来拥有的非凡的自信,体现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深切期待和要求。

  可以把讲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二、一、四、一、九”五个数字:

  “二”,指的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和历史的庄严约定、中国共产党向中国人民的郑重承诺。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也依然不会辜负历史、不会辜负人民。中国共产党有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历史自觉和自信。

  第一个“一”,指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指的是“四个伟大成就”。“四个伟大成就”对应了党的百年历史中的四个时期,说明了这四个时期分别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怎样的独特作用。“四个伟大成就”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接着一个、上一个为下一个创造了条件的,是逐步积累起来的、不断继承和发展出来的。

  “四个伟大成就”回答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是如何一步步改变中国、改变世界,努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是一个新的提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和未来的高度自信,可以解释为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标识了新时代的历史地位、历史坐标、历史大势和历史规律;二是我们不能因为“不可逆转”就松懈下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够实现的,虽然“不可逆转”,但依然要靠我们的努力才能真正实现;三是任何外来势力的曲解、抵制、阻碍、攻击以及对中国发展的遏制都阻挡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第二个“一”,指的是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指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把党的百年历史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认识水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包括价值目标、人格力量等在内的各个方面的角度。

  “九”,指的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点,阐释了党的百年奋斗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宝贵经验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也是新时代的实践要求和行动纲领;系统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立场价值、理论指导、道路自信、战略支撑、外部环境、力量来源等问题。

  以下为几点学习体会:

  一、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精神

  在“七一”重要讲话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反复强调要赓续红色血脉。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对我们党的伟大建党精神作出了32个字的概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尽管说起来很容易、很自然,因为认识真理就像选择信仰一样,但能否坚持坚守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尤其是在最考验人的危急关头、严峻时刻。那一时刻所表现出的坚持坚守,才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所在,比如,我们党早期的著名烈士夏明翰写下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就是坚持坚守的真正体现,是对“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最好诠释,也是将革命真理和崇高信仰转化为人格力量的最好最生动的例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这深刻地回答了我们党是怎样出发的、为什么出发的问题。在我们党成立的初期,早期党员还没有用初心和使命的概念去概括他们的追求,但是他们用自己的话非常鲜明地表达了初心和使命,比如说李大钊的“中华民族之复活”、毛泽东同志的“改造中国与世界”等,说明我们党确实是一经诞生就明确了初心和使命,也说明中国共产党人一旦确立了初心和使命,就不再是为了谋个人出路,而是为改变革命、民族、人民的命运奋斗、奉献与牺牲。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共产党成为勇于自我革命的党,勇于自我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和本、灵和魂,是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条红线,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产生。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形成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就是红色的血脉,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为什么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为什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为什么是坚强的。

  (一)为什么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从党史的角度,是因为近代以来特别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曾有过两次建党高潮,一次是辛亥革命时期,另一次是五四运动时期。这两个时期,基本具备近代政党性质的政治组织有300多个。他们有自己的主义,有自己的纲领,也想在中国干点事。但是一百年过去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把事情办成了,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所以,历史已经证明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那么,为什么是“关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办成事?简单地说,关键的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去办事情,创造历史,所以历史和人民才选择了中国共产党。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说道:“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毛泽东同志用“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去办事情的问题,传达了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历史本质和感染力、引领力。人多力量大,有了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办成?

  (二)为什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事情干成,就因为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奋斗精神。所以,中国共产党被历史选择、被中国人民选择,创造了辉煌的历史,这也是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因。

  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其伟大就在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如今,新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对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外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些成就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

  (三)党的领导为什么是坚强的

  历史与成就告诉中国人民,在开创未来的过程中,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所以坚强有很多原因:一是党的建设使中国共产党拥有了强大的领导力,比如独立自主领导中国的革命、建设与改革,不照搬别人的经验,靠自己在实践当中逐步走出了一条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二是党的理论创新,即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是中国共产党人把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同时特别强调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从遵义会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历史上的各个转折点都证明了一件事: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确立和维护自己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重要标志。全党有核心,党中央才有权威,党才有力量。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最根本的政治保证。

  三、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实际上讲的是党的立场、价值观与宗旨。党的宗旨就是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人民是历史的主体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人民”两个字的次数多达86次。我们也知道,中国共产党人打江山靠的就是人民。毛泽东同志说过,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淮海战役中,解放军60万人,在装备、交通运输等方面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仍然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80万大军。其背后的历史依据正如陈毅同志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说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那就要看我们国家的政权到底属于谁。我们看一个国家的特点、性质,关键看国体与政体。

  什么是国体?国体就是宪法规定的各阶级在国家当中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谁?谁是人民?就是国旗上的四颗小星星所代表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人民民主专政,是对我们国家国体的高度概括。

  什么是政体?政体就是宪法规定的政权的组织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们从这两条内容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为什么革命胜利纪念碑叫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什么毛泽东同志喊出的口号是“人民万岁”。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初心,就是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即为人民建立的国家,靠人民建立的国家,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这就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真正含义。

  (三)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要把江山守住,关键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我们要进一步理解“守的是人民的心”,就必须理解讲话中的三个重要论断:

  第一,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讲清楚党和人民关系的前提,是守人民的心的前提。

  第二,在政治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的重大创新。这一创新是很有针对性的,因为西方对中国的民主频频歪曲与攻击。而我们追求的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领域广泛的民主,除了票决民主还有协商民主,除了民主决策还有民主监督。

  第三,在经济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只有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守住人民的心。

  四、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一提法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放在“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的高度给予定位。这一定位实际上就是对“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

  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因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上做的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就是不断“找”路、不断“走”路。在这一百年间,我们“找”了四条路、“走”了四条路:一是新民主主义道路,其主要内容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即用28年时间取得了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二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其主要内容是“一化三改”,即用7年时间、以和平的方式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国家发展为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三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间为1956年到1978年,其间诞生了很多独创性的理论,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四是从1978年至今,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四条道路的关系,是没有前一条就没有后一条的关系,没有前三条道路的探索成就,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和实践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进入新时代,我们更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征程上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五、“两个结合”与“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两个相互联系的重大理论创新。

  从这两个重大理论创新出发,我们可以站在文化、文明的更高角度上,进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是二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四个自信”;二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三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一直拥有着巨大的文化优势;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身沉淀或转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因此,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要有历史的自信,还要有文明的自信。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