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957年举行的新中国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是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为了冲破西方经济封锁与政治孤立,打开通向世界大门的重要窗口。

  时任政务院总理的周恩来亲自领导并部署制定对外贸易工作方针,以及反“封锁禁运”的斗争策略。

  具有悠久外贸历史的广州,在1955年到1956年间举办了几次小型物资进出口交流会。

  1956年,时任外贸部驻广州特派员的严亦峻看到这个情景后,立即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小型的交流会办得不错,为什么不办个更大的?

  于是,他给中央的外贸部发了一个电报,主张办一个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外贸部得到周总理的批准,同意了严亦峻的主张。

  1956年9月,国务院批准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名义主办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会议的会址定在广州,“广交会”便从此登上了风云际会的世界贸易舞台。

  “广交会”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在广州举办的新中国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代称,第二个则是广交朋友的意思。

  ——中共党史专家江英

  1957年4月25日,“广交会”在中苏友好大厦开幕。在中苏友好大厦内,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23位采购商到会,盛况空前。

  他们通过面对面的交易方式,获得了价格实惠、品质优良的产品,同时也抓住了蕴藏其中的商机。

  为期一个月的“广交会”成交额达到1754万美元,其中农副产品及手工艺品的出口占比达到63%。

  “广交会”的成功举办,让人们看到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摆脱困境、用勤劳双手建设家园的步伐。

  1957年,“广交会”在春季秋季举办了两届,都取得了高出预期的成果,出口成交总额达到8686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

  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表明,中国人民赢得了“反封锁、反禁运”斗争的伟大胜利。

  2018年,画家方土、陈川根据第一届“广交会”成功举办的历史事件,创作了国画《广交会》。

  画面中心位置是最重要的人物——敬爱的周总理,他亲自主持确定了“广交会”这件大事。

  作品在写生构思的基础上以线条进行人物造型。艺术家采用了中国画传统中的白描手法,在以线条为主勾勒人物轮廓的基础上,用淡墨和赭石进行了淡淡的渲染,把人物的结构组合成一个整体,让画面产生一种历史感。

  《广交会》还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借鉴山水画的构图理论,既有全景,又有近处的特写。

  在画面中,画家没有设置固定光源,不强调光影、明暗效果,但即使在整体灰暗的色调下,除主要人物外,其他与会群众的面部也都清晰而生动。

  例如,画面中央两位女士看到新商品,脸上露出抑制不住的喜悦。走廊左边大型铣床后的几位男士,正在专注而投入地听介绍讲解。

  在谈判区中,前后两桌的外商正在合同前凝神思考,体现出签约前的慎重态度。

  作品《广交会》气势宏大、空间开阔,采用了向心的焦点透视的手法,数量众多的展品共同向前汇聚,像洪流一样涌向画面的深处。

  整个场面非常生动、非常鲜明地表达了一个主题,就是“走向世界”。它也验证了我们今天说的中国改革开放、走向全球化的大的方向。

——美术评论家殷双喜

  画家方土、陈川先生,在接到创作任务后,翻阅了大量“广交会”的相关历史资料,并在广州进行了实地采风。经过深思熟虑,两位画家决定用中国画进行创作。

  但是,中国画主张意境营造,用中国画来展现工业风的机械设备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

  而且,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它既要表现比较宏大的历史空间,容纳众多的人物,又要突出决定促成这件事的领导人,也并非易事。

  最终,两位画家想到了山水画的一个处理方法——先进行整体意境的营造。经过不断打磨,2018年底,方土、陈川先生终于创作完成《广交会》。

  2020年7月,《广交会》作为“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亮相后受到各方瞩目。

  60多年来,“广交会”见证了中国经济实现巨大飞跃的历史奇迹,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面貌与生机。

  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久负盛名的“广交会”首次整体搬上“云端”,在这次“广交会”上,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科技大显身手。

  “广交会”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发展的信心与实力,看到了中国为稳定世界经济所作出的实实在在的贡献,也向世界发出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广交会”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广交会”上什么样的商品最畅销?作品创作又历时多久?

  让我们跟随中共党史专家江英、美术评论家殷双喜一起,了解《广交会》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