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2021年6月25日,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正式在成渝高铁开跑。首趟列车于6点52分从重庆西站始发,8点08分抵达成都东站,全程运行时间为1小时16分。

  成渝铁路的修建可谓艰难坎坷。

  成渝铁路连接成都、重庆两市;其间山势险峻,地理情况复杂,修建铁路的难度巨大,自古就有“蜀道难”的感叹。从清末到民国,曾有不少人提出修建成渝铁路的动议,直到刘邓大军解放大西南,四川人民的铁路梦依旧停留在图纸上。

  1949年12月31日,在中共中央西南局的常委办公会上,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提议修建成渝铁路,他说:“以修建成渝铁路为先行,带动百业发展。”

  摆在中共中央西南局和筑路大军面前的是一组庞大的数据:成渝铁路线路设计总长500多千米,沿途要开凿隧道40多处,修建大小桥梁400多座。

  当时的新中国一穷二白,资金和技术都非常匮乏,为何要建设这样一个重大工程呢?

  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正式破土动工。在开工典礼上,时任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同志亲手将一面绣有“开路先锋”的锦旗,授予了筑路大军。

  就这样,指战员们在没有大型机械设备保障施工、运力极其匮乏的情况下,开始了工程建设。

  当时正值西南炎热的雨季,阴雨连天,战士们经常泡在泥水中运送土石方。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西南局一共组织了约3万军人和10万民工开赴各路段,一时间,在500多千米的成渝铁路上,到处都是劳动的号子,隆隆的开山炮声。

  在成渝铁路的修建过程中,是党员带头作为开路先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使路基节节向前延伸,而铁路沿线的四川人民几乎贡献了他们的全部力量——筑路急需的129万根枕木都是沿线群众捐献,有的年长者甚至捐出了自己的棺木。

  “成渝铁路全线最长的一座钢梁桥,叫沱江大桥,这个桥下面是奔腾不息的湍急水流,许多解放军战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中共党史专家江英

  当时的成渝铁路建设工地上,传唱着一曲《四唱成渝铁路》,它不仅唱出了那个时代人们艰苦奋斗的精神,还唱出了建成通车时的激动与喜悦。

  1952年7月1日,完全由中国自行设计施工、采用国产材料修建的新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成渝铁路建成通车,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

  1972年,画家陈逸飞、魏景山根据成渝铁路修建通车的历史事件,创作了油画作品《开路先锋》。

  这幅作品展现的是成渝铁路建设工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挖土机、吊车正在工地上忙碌地作业,画幅右边则是两组人群正在你追我赶地劳作。

  画面的最前排,两名工人身体微微地前倾,坚定地望着前方,他们身穿雨衣,代表着建设工作风雨无阻。

  一位工人脖颈间搭着毛巾,毛巾随着大风向后飘动;另一位工人腰间别着闪亮的铜哨子,团结一心的劳动号子象征着凝聚的集体力量。

  作为开路先锋,这组人物抬着的和已经铺设在地面的钢轨,赫然形成一个“工”字。画家以他们为楷模和表率,树立起工业化建设中的英雄形象。

  走在后面的分别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和一位农民青年,反映出新中国工业建设中全民参与的高涨热情。

  与此同时,画家特别在左下角安排了巨大的红色水管,在众多平直刚硬的线条中,管套的曲线打破了僵硬感,使画面富有变化。其次,它的红色与工人身穿的黄色背心、天边彩虹的暖色相呼应,在画面中烘托出筑路工人的朝气和劳动的热情。

  整幅作品洋溢着强烈的英雄浪漫主义色彩,天边出现的彩虹不仅点明了雨过天晴,同时也表达了对工程建设光明未来的一种隐喻。

  1972年,26岁的陈逸飞和29岁的魏景山去了南京梅山铁矿工程采风写生。在采风过程中,两位画家被工人们那种让高山低头、战天斗地的精神面貌所打动。

  为创作《开路先锋》,两位画家深入到铁矿区体验生活长达两个多月,最终选取了工人们筑路铺路、抬着钢轨阔步前进的这一瞬间作为画面的主体内容。

  为了展现工人们的力量与气势,两位画家通过观察和琢磨发现,如果将视线放低,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视平线放得很低,就是从下面看上去,突出了工人的形象的高大,表达着工人豪迈的气势,雄厚的力量。”

——画家魏景山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成渝铁路建成后,一举改变了“蜀道难”的千年困局。

  成渝铁路自建成之日直到今天,始终是连接川西、川东的经济、交通大动脉,对西南地区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成渝铁路沿线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着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业已成为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以及交通、通信枢纽。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这意味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即将进入全面加速阶段,它正在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修建成渝铁路中,最艰难的事是什么?如何更好地欣赏这幅《开路先锋》?

  让我们跟随中共党史专家江英、美术评论家徐里一起,了解《开路先锋》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