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伟大的民主革命战士

  1946年7月15日下午5时许,在云南昆明西仓坡附近的一条小路上,突然响起了一阵密集的枪声,随即一位中年男子倒在血泊之中。 

  国民党策划的这次暗杀行动让全国震惊,民众群情激愤,被暗杀的中年男子究竟是谁呢?

  这位被国民党反动派暗杀的中年男子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革命战士闻一多。闻一多1899年出生于湖北浠水县,13岁考入清华学校,23岁时赴美留学。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科罗拉多学院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同时从事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且对于中国传统书画、篆刻也造诣颇深。

  在海外求学的闻一多始终对祖国饱含深情。1925年,闻一多有感于祖国被列强欺凌,怀着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著名的一组诗歌《七子之歌》。

  1943年,在西南联大任教期间,闻一多开始与中共昆明地下党组织接触,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并于1944年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此后,他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支持广大爱国青年的民主运动,成为一名反独裁、反内战的民主斗士。

  1945年12月1日,在昆明,国民党出动了大批军警和特务袭击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导致4名师生遇难。惨案发生以后,闻一多悲愤交加,写了一篇揭露惨案真相的文章,号召未死的战士们踏着四烈士的血迹继续战斗。

  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发动了全面内战。为了反对内战,闻一多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闻一多勇敢无畏的斗争精神,使国民党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国民党特务制定了一个暗杀名单,名单上民盟领导人李公朴排在第一位,闻一多排在第二位。

  1946年7月11日夜,民主同盟领导人之一的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7月15日上午,云南大学至公堂召开李公朴先生殉难经过报告会。在会上,闻一多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犀利的言语直指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当天下午,闻一多在返回西仓坡宿舍的途中,遭遇国民党特务暗杀,壮烈牺牲。

  闻一多先生牺牲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怎样的反响?

  “ 闻一多之死使国民党彻底失去了民心,从而推动了国民党政府一步一步地走向失败。”

  ——中共党史专家江英

  7月17日,毛泽东和朱德联名致电昆明国立西南联大,请转闻一多先生家属并深表哀悼:“惊悉一多先生遇害,至深哀悼,先生为民主而奋斗,不屈不挠,可敬可佩。今遭奸人毒手,全国志士必将继先生遗志,再接再厉,务使民主事业克底于成,特电致唁。毛泽东,朱德。”

  在中国人民争取民主自由的进程中,闻一多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为民主事业献身的人。

  

  闻一多用他的生命和鲜血诠释了民主党派的历史选择: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1979年,画家闻立鹏为了缅怀闻一多为民族独立和解放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寄托对父亲闻一多的崇敬与思念之情,创作了油画作品《红烛颂》。

  冷暖色调衬托悲怆气氛

  《红烛颂》是一幅以民主革命战士闻一多为主题创作的油画作品。作品用铺满红色色彩的特点来表达人物的形象,这种暖色调是一种激昂的、悲剧性的、悲怆的色调,是生命鲜血的颜色。 

  同时作品又在色彩上存在明暗关系和冷暖关系,尽可能把背景变暗再变暗,将人物衣着的黑和头发的黑从画作中衬托出来。

  “黑与红,两种颜色在一定程度上都构成了火焰的造型,在视觉上造成了一种剧烈的涌动之感,在情感上也构建了热烈之中的悲怆氛围。”

  ——美术评论家于洋

  在画作《红烛颂》中,闻一多面庞的左下角有一支红烛正在燃烧,烛光照亮了闻一多的面容,也预示着革命精神的永恒不灭。 

  在画作背景中,烛光被放大、扩展、重叠,最终形成了铺天盖地之势,这也代表着千千万万与闻一多一样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仁人志士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红烛颂》的作者闻立鹏是闻一多的小儿子。当闻立鹏创作《红烛颂》时,距离父亲蒙难已经过去30多年了,但是失去父亲的痛楚却依然深埋心底。

  自那时起,闻立鹏心中就有一个想法:要将父亲的精神永恒地留在画作里,而他想到的第一个创作意象便是红烛。

  “ 红烛代表他的人生的整个经历、他的思想人格,就是燃烧自己来照亮别人。”

  ——闻一多之子 闻立鹏

  闻立鹏将闻一多的学者风度、民主斗士宁死不屈的精神与红烛的意象完美结合,最终创作完成了油画作品《红烛颂》。

  伟大的民主革命战士闻一多为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国知识分子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的道义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肯定了我国广大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愈发浓重。广大知识分子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国民党反动派为什么暗杀闻一多?油画《红烛颂》还有哪些艺术特色?

  让我们跟随中共党史专家江英、美术评论家于洋一起,了解《红烛颂》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