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2020年10月,中国戏曲学院的老中青少四代师生代表,在中国戏曲学院建校70周年之际,给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写信汇报了学院70年来的发展情况。他们很快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回信在中国戏曲界乃至整个文艺界都引发了热烈反响。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文化瑰宝 面貌一新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里占有重要的地位。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重点强调了“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服务”的问题。

在文艺座谈会前后,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了诸如《白毛女》《黄河大合唱》等经典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戏曲工作的领导机构“戏曲改进局”,在文化部正式设立。

1951年,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这一题词为新中国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广大的戏曲工作者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创作导向,让中国戏曲的面貌为之一新!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工作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为社会主义文艺在新时代的更大繁荣发展指明了道路。

七年来,一项项高含金量政策密集出台,为文艺发展迈上新台阶、把好方向提供支撑。为了让戏曲有观众、有人气,各级文化部门纷纷把舞台搭建在民间,各级戏曲院团积极进乡村、进厂矿、进学校。戏曲传承发展的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关注、热爱戏曲艺术的观众越来越多。  

扎根生活 放眼世界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在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的当下,广大戏曲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一大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好作品。

比如豫剧《焦裕禄》与河北梆子《李保国》,分别塑造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焦裕禄和把荒山秃岭变成绿水青山的李保国形象。

这些作品通过戏曲艺术把共产党员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精神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等演出团体,多次赴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演出,把京剧艺术推向世界。

2021年,画家王颖生根据中国戏曲薪火相传、繁荣发展的景象,创作了国画作品《梨园代代传》。

中国画《梨园代代传》是以京剧两百多年发展所涌现出的众多杰出艺术家形象为画面主体而创作的群像式作品。

画作以上端中心为起点,扇面状展开,人物形象沿五道放射形的扇骨排列。

人物近大远小,形成远近透视的关系,仿佛京剧两百多年间发展所涌现的一代代名伶由画面深处走向画前,从而寓意了梨园代代相传的绘画主题。

画作的第二个艺术特色,就是将剧目中的角色和艺术家形象叠合在一起。

画面上端列有著名的“同光十三绝”中几位开山前辈,左侧分别是郝兰田、梅巧玲、刘赶三;

右侧分别是余紫云、程长庚、徐小香、时小福、杨鸣玉、卢胜奎、朱莲芬和谭鑫培。

 

处于画面中央核心位置的是《杨门女将》中的穆桂英,这是观众百看不厌的经典曲目中的经典角色。

画作中穆桂英蓝白相配、铠甲扮相,一派巾帼英雄的豪迈气度。

画面右侧则集中了几位家喻户晓的戏曲形象:有铁面无私的包拯,赤面绿袍的关羽等。这些经典的戏曲人物,被画家放置在同一个空间里,为观众创造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虚实结合 体现薪火相传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画家王颖生受邀创作了这幅尺幅巨大的国画作品。

 

面对历史悠久的中国戏曲,面对“方寸之地演尽人生百态”的艺术瑰宝,如何在一幅画面中展现出戏曲薪火相传的艺术魅力?

为了解决这个创作难题,王颖生开始搜集大量的资料,偶然间他发现了晚清画师沈蓉圃绘制的工笔写生戏画像《同光十三绝》。

这幅作品被后人评价为“墨彩如生,吹气欲活”。由此王颖生获得了创作灵感,以写意的方式来表达梨园代代传的主题,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大量戏曲人物进行集纳式展现,最终完成了《梨园代代传》的创作。

“春满梨园遍芳华,薪火万代写春秋”。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风采。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

今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展现着中华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蕴藏在诗词中的情致、蕴含在园林中的匠心、流淌于戏曲里的神韵,彰显着中华文化永恒的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以创新的方式向世界讲述着中国故事,彰显出中国“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的大同情怀!

我国戏曲在传承和发展方面都有哪些典型的案例?作品《梨园代代传》中还有哪些鲜明的艺术特点?

让我们跟随中共党史专家江英、美术评论家尚辉一起,了解《梨园代代传》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