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这里是祖国北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

  草原深处,黄沙漫卷、旌旗猎猎,铁甲奔涌、战鹰呼啸。2017年7月30日,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这里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这是一次野战化、实战化的沙场点兵,是人民军队改革重塑后的第一次全新亮相,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以庆祝建军节为主题的阅兵。

  沙场点兵 雄师劲旅显风采

  点兵朱日和,全军齐振奋。2017年7月30日,一万两千名受阅官兵,六百多台受阅车辆、装备集结列阵,展现出一幅壮美的沙场点兵画卷。

  党旗、国旗、军旗三面旗帜交相辉映,护旗方队徐徐驶来,拉开了阅兵分列式的序幕。

  27个地面方队和9个人员方队向前挺进,如滚滚铁流依次通过检阅台。

  陆海空三军航空兵一百多架战机编成一个纪念标识梯队、六个空中梯队和一个空中突击梯队。

  空地同步受阅,多军兵种联合行动,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改革重塑后的崭新面貌。

  朱日和训练基地是专门为了实战化演练、信息化实践设立的,占地面积1066平方千米,现在是亚洲最大、我军最先进的陆空军事训练基地。

  铸造国防盾牌 打赢未来战争

  朱日和阅兵场上40%的新型装备是首次公开亮相。其中,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运输机——运-20,首次以战斗姿态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一件件大国重器、国防盾牌,宣示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决心。

  在这次阅兵中,第二个接受检阅的信息作战群格外引人注目,它的亮相昭示着我军由机械化到信息化跨越的铿锵步伐。

 

  未来作战,信息制胜。谁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谁就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电子对抗方队、无人机方队、电子侦察方队……朱日和阅兵中的大量现代化、信息化装备,都是改革强军成果的集中展示。

  遒劲有力 彰显“铁流”主题

  2019年,画家邓毅创作了《铁流》,用画笔记录下朱日和阅兵的震撼时刻。

  画家以全景式的构图方式,再现了朱日和阅兵的宏大场面。

  作品分上下两个部分,下面前景的主体是东风导弹发射车的方阵,钢铁战车如铁流滚滚而来,呈现出一往无前的态势。

  画作上半部分,天空占据了画面一半的篇幅,舒卷的团团白云带着铿锵挺进的动势,奔涌流动。云海翻腾间,24架直升飞机摆出了“90”的飞行图式,象征着人民解放军光辉的90年历程。

  为了体现阅兵部队的钢铁力量,画家采用了平直有力的线条,如贯穿整幅画面的地平线、方阵中车辆清晰的轮廓线。这些从视觉上强化了阅兵部队严阵以待、训练有素的精神面貌,彰显出“铁流”的主题。

  画家在前景一角安排了一组人物:前端摄影摄像人员、指挥员,后侧导调员、报道员、勤务保障人员等,从动作形态上和节奏上反映出他们坚定、从容、刚强的作风。

  铁骨铮铮 铁流滚滚 蓄势待发 一往无前

  草原莽莽,黄沙漫漫,横云怒卷。面对众多精良的受阅装备,画家邓毅一直在思考,该选择哪种武器来展现气势恢宏的朱日和阅兵场景呢?

  最终,画家选择东风-21丁导弹作为画作主体。它被誉为“航母杀手”,是维护我国领土完整的利器。 

  邓毅特意买来武器模型摆放在沙地中,模拟战车开进的一幕,对照着进行刻画,让这条“钢铁游龙”更具动感。

  有形易写,无状难描。完成了武器装备的构思,画作上半部分空旷的天空反而更难描绘。邓毅决定用云这个生活中最常见的元素,来渲染朱日和阅兵的恢宏现场。

  他收集了数百张云的图片,在一片片变幻莫测的云彩间,抓住了下笔的灵感。 

  一年半的时间里,邓毅不断调整画作细节,十几幅小稿记录了他的思考过程。

  空中连绵的云层、天际起伏的山脉,以及公路带有弧度的长线条拉伸了画面空间,它们与硬朗的钢铁洪流互为映衬,在宽广的天地之间,铁甲战车如万匹战马奔腾,排山倒海、一往无前。

  强国必须强军 军强才能国安

  淬火砺刃、以武止戈。在朱日和训练基地立着一座铁塔,塔上写有一句“从这里走向战场”的醒目标语。它见证了我军训练模式、训练手段的根本性变革和现代化飞跃。

  实战化训练是不流血的战争,训练离实战越近,离打赢就越近。朱日和训练基地未来将磨砺出更多的胜利尖兵。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全面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朱日和阅兵场上还有哪些令人热血沸腾的时刻?画作《铁流》还有哪些对阅兵现场的精彩刻画?

  让我们跟随中共党史专家江英、美术评论家徐里一起,了解《铁流》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