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北京党史”慕课|第54课 公葬李大钊

来源:北京市委组织部

  1933年4月23日的北平,有这样一场隆重而特殊的葬礼。《晨报》报道:“沿路观者塞途,车辆拥挤,不能通行。”这是谁的葬礼,又为何这样声势浩大呢?这要从6年前说起。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北洋政府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英勇就义,但当时白色恐怖的时局下,一时无法安葬,亲友们只好将他的灵柩暂厝宣武门外的浙寺南院。谁也没想到,这一放竟长达6年。

  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后,李大钊的夫人赵纫兰从老家来北平,她找到李大钊在北大的生前同仁,恳求大家帮忙让李大钊入土为安。于是,北大校长蒋梦麟等人向社会各界发起为李大钊公葬募捐活动,并为李大钊在香山万安公墓购置了墓地。

  当时,蒋介石南京政府正在全国范围内镇压共产党,日军又侵犯长城沿线,国家内忧外患。中共北方党组织得知李大钊公葬的消息后,决定通过这次公葬,搞一次群众性的悼念活动,祭奠烈士,伸张正义,借此揭露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残酷本质。

  4月23日9点半,送葬的人们全体肃立,悲壮地唱起《国际歌》,簇拥着李大钊的灵柩缓缓移出浙寺,教育界人士、青年学生、工人群众等700多人组成的送葬队伍,举着挽联、抬着花圈,跟在后边。其中一副挽联十分引人注目: 

  在压迫下生活,在压迫下呻吟,生者何堪;

  为革命而奋斗,为革命而牺牲,死固无恨。

  横联为“李大钊先烈精神不死”,落款为“北平青年恭送李大钊安葬”。

  送葬队伍一路上高呼“李大钊同志精神不死!”“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沿途不断有人路祭,摆上八仙桌,宣读祭文、发放传单,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揭露蒋介石勾结军阀张作霖联合反共的真面目,号召人们团结抗日,为民族兴亡奋力搏击。送葬队伍陆续有群众加入,越来越庞大,口号越喊越响,送葬仪式演变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中午,送葬队伍到达西四牌楼时,京师警察厅侦缉队四分队乘车呼啸而来,他们踢翻供桌,殴打群众。人们奋起反抗,警察抓去了20多人,送葬队伍被冲散了。警察撤去后,送葬的人又陆续回来,队伍继续坚持行进,直到傍晚才抵达万安公墓,李大钊烈士终于得以入土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