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这是国民党华北“剿总”的机关报《平明日报》,1949年1月22日报纸上最醒目的消息,就是《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

  按照《协议书》的规定,这天上午10点,北平城外,国民党华北“剿总”所属的25个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所属的攻平部队,正式休战。傅作义部的101军和骑兵第四师首先开出城外,听候改编。

  紧接着,国民党其他各部队陆续出城。截至1月30日,除留守的104军一部和35军暂编第17师担任城门的警卫外,其余部队均出城完毕。傅作义也带着他的华北总部,离开中南海,回到了北平西郊的罗道庄总部原驻地。

  北平和平解放的消息,如春雷一般,唤醒了沉睡的古都。街头巷尾,人们相互打听着,解放军哪天进城呀?

  1月31日,正好是农历大年初三。这天中午12点,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给中共中央发去电报,汇报傅作义部出城候编的情况。报告里还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准备先开一个师进城,警备司令部随后进城维持治安。

  率先接管北平防务的是第41军121师。31日下午一点,只见整整齐齐的解放军队伍在一辆敞篷车引导下,由白石桥方向向西直门走来。汽车上,坐的是第41军政委莫文骅。队伍行进到西直门城楼停了下来,两名战士听从排长的口令出列换岗,向傅作义部队的两名战士敬礼。对方回敬军礼,随后撤走。城门上换成了身着军装、臂戴“平警”袖章的解放军战士站岗,鲜艳的解放军军旗开始高高飘扬。

  很快,西直门城门内道路两边挤满了群众,大家热烈欢迎解放军进城。那时北平城内还是土路,车走过去会扬起漫天的尘土。有些群众就拿起脸盆儿,不断往路上洒水。部队越往城里面走,欢迎的群众就越多。活泼的女学生在队列两旁扭起了秧歌,有的学生在衣服上用粉笔写上大字“解放”“解放万岁”。与此同时,复兴门、德胜门也完成了换防任务。

  和平改编的“北平方式”使北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免于战火而完整地保存下来,为新中国的定都奠定了基础。正如傅作义在通电中所说:“地方未曾遭受破坏,人民的生命财产,没有遭受损失,文物、古迹、工商、建筑也都得到保全。”从此,北平的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