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习近平主席访问法国。短短三天行程中,习主席先后两次提到了一位法国医生的名字,他说:“我们不会忘记,无数法国友人为中国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中有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法国医生贝熙叶。”那么贝熙叶到底是什么人呢?

  1895年,25岁的贝熙叶获得法国波尔多海军医学院医科博士学位。1913年,他离开家乡,在法国驻天津总领事馆任医官,后来进京担任法国公使馆医官、北京圣米歇尔医院院长,还先后兼任北京大学校医、震旦大学医学院院长,由于医术高明,他还给袁世凯、梅兰芳等很多大人物瞧过病。1915年,他买下王府井大甜水井胡同16号一处四合院。1923年,因为他的女儿身弱多病,需要一处空气清新的地方养病,他又在海淀阳台山,修建了一座别墅,人称“贝家花园”。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贝熙叶非常同情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当冀中八路军地工组、新街口教堂黄浩黄长老找到他,询问是否愿意帮忙往“山那边”运送药品时,贝熙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于是,他经常开着雪铁龙牌小汽车,载着药品和医疗器械,出西直门,运往“贝家花园”,最后再运往抗日根据地。过城门和哨卡时,日伪军远远地看着插着法国国旗的贝大夫小汽车,也不难为他,快快放行。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石油成为紧俏的战略物资,就连贝大夫的小汽车也常常因为缺少汽油,开不了了。怎么办呢?正如这张照片所显示的这样,为了保住通往根据地的生命线,贝大夫开始骑自行车运送药品。从大甜水井胡同出发,经西直门城楼,再到海淀温泉,温泉这里不分白天黑夜,过往人车都要接受盘查。几十公里的土路和坑洼不平的山间小道,对于一位年近70的老人,还要驮着几十斤重的药品来说,困难和危险可想而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和盟军开辟了一条飞跃喜马拉雅山脉的“驼峰航线”。当年贝熙叶用自行车运送药品的这段路程,被人们赞为自行车“驼峰航线”,再恰当不过了。

  1954年,84岁高龄的贝熙叶回到家乡法国。4年以后病逝。“吃水不忘挖井人”,中国人民永远怀念像贝熙叶那样为中国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外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