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老一辈革命家的这些家书,不仅情真意切,而且蕴藏着很多感人故事。既反映他们对亲属的深情、对子女的教诲,更展现了他们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
李立三致父亲李昌圭等(1919年11月)
周恩来致表兄陈式周(1921年1月30日)
周恩来致表兄陈式周(1921年2月23日)
任弼时致父亲任思度(1921年春)
聂荣臻致父亲聂仕光等(1922年6月3日)
关向应致叔父关成顺(1924年)
王稼祥致堂弟王柳华(1925年)
夏明翰致姐姐夏明玮等(1928年3月)
夏明翰致母亲陈云凤(1928年3月)
瞿秋白致妻子杨之华(1929年2月26日)
瞿秋白致妻子杨之华(1929年7月15日)
何叔衡致义子何新九(1929年8月3日)
王若飞致舅父黄齐生(1932年1月7日)
王若飞致表姐夫熊铭青(1933年1月)
左权致叔父左铭三(1937年9月18日)
左权致母亲张氏(1937年12月3日)
徐特立致儿媳刘萃英(1939年11月10日)
毛泽东致儿子毛岸英等(1941年1月31日)
彭雪枫致女友林颖(1941 年9 月14 日)
左权致妻子刘志兰(1941年10月23日)
邓发致堂弟邓碧群(1946年1月21日)
叶剑英致女儿叶楚梅(1949年5月27日)
周恩来致妻子邓颖超(1950年1月12日)
刘少奇致姐姐刘绍懿(1950年5月2日)
董必武致堂弟董贤煦(1951年2月13日)
陈毅致父亲陈家余等(1951年4月16日)
陈赓致妻子傅涯(1957年3月8日)
谢觉哉致表姐姜一(1957年5月21日)
罗荣桓致儿子罗东进(1961年4月14日)
陈毅致哥哥陈孟熙(1962年4月10日)
彭德怀致侄女彭梅魁(1973年7月11日)
张闻天致弟弟张振平(1976年2月2日)
杨开慧致堂弟杨开明(1929年3月)
邓颖超致侄子周尔均(1954年1月24日)
刘伯坚致妻嫂凤笙等(1935年3月16日)
高君宇致女友石评梅(1921年4月16日)
方志敏致亲爱的朋友们(1935年5月2日)
左权致妻子刘志兰(1942年5月22日)
符克致亲人(1940年1月7日)
赵一曼致儿子陈掖贤(1936年8月2日)
俞秀松致父母亲(1923年1月10日)
邓恩铭致父亲邓国琮(1924年5月8日)
王稼祥致堂弟王柳华(1924年11月14日)
史砚芬致弟弟妹妹(1928年)
何叔衡致义子何新九(1929年8月3日)
高文华致父亲(1929年12月)
陈毅安致妻子李志强(1926年4月14日)
徐特立致女儿徐静涵(1949年8月)
朱德给戴与龄的信(1937年11月29日)
贺锦斋致弟弟(1928年9月7日)
续范亭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1947年9月)
江竹筠致谭竹安(1948年3月19日)
王尔琢致父母(1927年5月)
我没有“权力”没有“本钱”更没有“志向”来做扶助亲戚高升的事
毛岸英致表舅向三立(1949年10月24日)
陈毅致妻子张茜(1949年4月5日)
陈觉致妻子赵云霄(1928年10月10日)
夏明翰的三封诀别信 (1928年3月)
孙晓梅致弟弟孙承煦 (1942年2月25日)
陈毅致堂兄陈修和(1949年1月7日)
张炽致妻子胡素冰(1925年10月7日)
冷少农致儿子冷德苍(1931年1月8日)
郭纲琳致哥哥郭纲伦(1935年8月26日)
毛泽东致表兄文运昌(1937年11月27日)
毛泽东致徐特立(1937年1月30日)
周恩来致妻子邓颖超(1947年9月29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1942年七月七前夕)
罗荣桓致女儿罗玉英(1949年12月7日)
董必武致堂侄董良埙(1949年7月17日)
叶剑英致女儿叶楚梅 (1946年12月6日)
聂荣臻致父母(1922年6月3日)
谢觉哉致儿子谢子谷等 (1950年1月21日)
徐向前致妻子黄杰(1948年5月22日)
毛泽东致雷经天(1937年10月10日)
赵云霄致女儿(1929年3月24日)
罗盛教致父母(1950年5月1日)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